原住民部落─卡布拉邦Capulalpam

11/12/2008 Posted In , , , Edit This 0 Comments »

相遇卡布拉邦Capulalpam
在我們參訪了幾個負責任旅遊的NGO後,訝異於他們非常注重旅遊與當地居民的關聯性,並致力於社區的發展和公共議題的串連。與一般旅遊不同的是,這是屬於小型旅遊、半自助式的、與當地居民互動多的旅遊,而不是大型旅行團的走馬看花。我們也好奇這樣的旅行方式,到底與我們台灣近年推行的生態旅遊到底有什麼不同?什麼才是他們所謂的負責任生態旅遊?所以,我們決定在這個多種族、多文化的瓦哈卡州來體驗負責任生態旅遊,經由Binigulazaa組織的Juan多年在社區輔導旅遊的經驗,帶著我們進入一個原住民部落-卡布拉邦(Capulalpam)。
 
部落共有的土地制度
卡布拉邦(Capulalpam),北緯17° 18' 47,西經96° 26' 45,位於瓦哈卡市區東北方七十公里(約三小時車程)。屬於瓦哈卡北方山脈的森林中的小山村,是連墨西哥在地人都鮮少聽聞的遊覽地方,其最著名的是十七世紀的聖馬修教堂。瓦哈卡位墨西哥南方,面積約台灣的二點五倍卻僅有三百五十萬人,是墨西哥最多原住民的省分,有十六族,擁有高度豐富的語言和文化歧異性,主要是札波帖(Zapotec)和密茲帖(Miztec)兩族。

而卡布拉邦為札波帖族,其土地為部落共有而非國有,唯有建築物或私人耕作地為部落居民的私有產。與台灣大部分的原住民地區相比,實有很大的差別,現今台灣原住民部落無論是土地或地上物幾乎都是私有財產,而昔日的保留區內(包含息日山上的傳統狩獵區、耕作地,甚至舊部落遷徙地)的土地為國有,原住民沒有很大的權限可利用土地,尤以狩獵行為最受爭議,因此原住民土地一直都是台灣很大的問題。反觀卡布拉邦的土地權依舊為當地居民為主,成為我們努力的目標,唯一可能與卡布拉邦部落相似的,就是位於台灣西北部高山的泰雅族部落─Smangus(司馬庫斯),Smangus從2001年開始進行「共同經營」,餐廳、山莊、工作室等均是部落的土地。

卡布拉邦社區組織緣起
由於卡布拉邦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,吸引加拿大人前來採其金礦,破壞了環境且造成垃圾污染,為了保護礦脈及水資源抵抗政府開發及財團進入而成立其組織,由社區共同控制私人(尤指外來資本)營利的行為,所有參與的人都是社區共同體(common property)的一員,禁止外來者掌控在地資源,並設定保護區來限制某些活動,來確保保護區資源及環境。
 
組織分工
卡布拉邦的社區組織(參照下圖)稱為一共合體(assemble),由全體居民共250人所組成,三個月必須開一次社區大會,討論且共同決定所有事務,也就是人人都有參與的權力/利和機會,因此包括渡假村設置的地點或建築形式些由社區大會所決議。

特別的是其組織為女性支撐整個組織運作,因為男人們必須外出工作,當初為促進民眾參與,社區舉辦花園競賽,顯示女人在「家」的重要性並增進其成就感,後來政府也有舉行相關的工作坊,提供訓練及培訓的方式,培養社區的能動性與自主意識。
 
組織運作項目
近年來除了關注自然保存及土地的資源管理外,五年前開始積極推動生態旅行,期望能發展瓦哈卡市至卡布拉邦的旅遊線,不過,發展觀光不是為了促成特殊的商業行為,而是為了社區的在地人,將其收益的40%作為社區的社會服務及公共利益上,用於學校、醫療和社區的安全發展上,其他餘額繼續發展生態觀光。為謹慎發展觀光,社區也劃設土地使用圖來限制每一區域可允許的活動,分為森林保護區、水資源保護區(同時也是礦脈所在區)、咖啡豆栽植區與農業、遊憩區及住宅區。而遊憩區的投資已包含森林遊樂區(餐廳、育樂設施)、渡假村(住宿、餐廳、賞鳥活動、洞穴探險)、傳統醫療中心等。
 
未來發展
未來社區期望設立廢水與廢棄物的處理系統,在旅遊方面更期望成熟的發展在地特色的旅遊點,如洞穴探險,並使用天然有機的建材營造社區,更注重生態旅遊活動需求與社區或旅客發展之關係,發展旅遊、文化、生態並重的負責任生態旅遊。

本篇文章由yagu撰寫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