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哈,生日快樂!

4/24/2009 Posted In Edit This 0 Comments »

巴哈(J.S. Bach, 1685-1750),生於春分(3.21),我們剛好這天上巴哈,跟他說生日快樂!btw,牡羊座真是音樂家誕生的季節,從春分的巴哈(3.21)、莫索斯基(3.21)、安德魯洛依韋伯(3.22)、巴爾托克(3.25)、托斯卡尼尼(3.25)、羅斯托波維奇(俄/美國大提琴家Rostropovich, 3.27)、海頓(3.31)、拉赫曼尼諾夫(4.1)、艾爾頓強(4.3)、卡拉揚(4.5)、普烈文(4.6)、塔汀尼(Tartini, 4.8)。其他名人還有笛卡爾、安徒生、梵谷、哥雅、密斯凡德羅、貝克特、田納西威廉、左拉、果戈里、米蘭昆德拉、珍古德、莒哈絲、柯波拉、華滋華斯、波特萊爾(!)、華森(發現DNA那位)、普立茲(創新聞獎的那位)、候孝賢、達文西、卓別林、摩斯康寧漢、赫魯雪夫……等等(我離題了)。

巴哈是音樂世家,他的祖父、父親、兄弟和其他親威以及自己的兒孫們(像是兒子 J.P. Bach和 J.C. Bach),許多都是有名的音樂家。據說在他的家鄉,說到「巴哈」指的就是音樂家。 巴哈已經算是巴洛克時期的尾段,而巴哈集巴洛克的精華大成,但巴哈的音樂一直到孟德爾頌才開始發光。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,則是卡薩爾斯(1876-1973)在十三歲時在舊譜店無意翻到的,如獲珍寶的他在研讀十二年後登台演出,此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對世人的意義就此改變。「大提琴組曲成為每個大提琴家躍躍欲試的試金石,無數的音樂會與錄音,研究與著作不斷重新豐富這套組曲至今挖掘不完的美麗」(周彥華,2007)。

巴哈的一生可以簡單分為三個時期:威瑪(Weimar)、柯登( Cöthen )和萊比錫( Leipzig ):威瑪時期(1708-1717),巴哈在此時期發展了許多教堂音樂;柯登時期(1717-1723)宮廷音樂;萊比錫時期(1723-1750)巴哈又重回教堂工作。

 

我們聽了以下器樂作品:

組曲(Suites)

大提琴組曲

小提琴組曲

 

組曲通常包含以下章節

Prelude 序曲:具介紹性,較自由,不受拍子限制

Allemande 源自德國,較穩重

Courante 源自法國、義大利,是三拍子

Sarabande 源自西班牙(或某處的豔舞音樂),是慢三拍

 Borree I, II, I 第二段通常使用小調,或是改變氣氛,處理較抒情

 Gavotte I, II 佳禾舞曲

 Meunet

Gigue 源自英國,速度最快、最豐富燦爛,全曲的高潮

 

賦格(Fugue)、卡農(Canon)、數字低音﹣B、C

郭德堡變奏曲(Goldberg variations)

賦格的藝術(The art of fugue)

 

這部分我們聽了歐陽伶宜和陳必先的詮釋,女性演奏家的表演非常不同於我們以往習以為常的顧爾德或馬友友。

 

搖擺巴哈Swinging Bach(DVD)

2000年音樂之父巴哈逝世250週年的紀念音樂會。音樂會在萊比錫的市集廣場上舉辦,是連續二十四小時的音樂紀念活動,而音樂會的主題則非常不可思議﹣爵士、搖滾與古典樂的巴哈,國際上知名的古典及爵士音樂家共聚一堂,包括以人聲擔任樂器伴奏及演唱聞名的黑人歌手鮑比麥菲林(Bobby McFerin)等。

一起來欣賞吧!

德國銅管非常幽默的演出  

若喜歡爵士的一定愛麥菲林

麥菲林與管弦樂的演出 



0 意見: